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兰台说史>>历史名人

郭嵩焘与《湘阴县图志》

来源:本站|发布时间:2024-02-01|浏览次数:214

  微信图片_20240201222359.png

      “治天下者以史为鉴,治郡国者以志为鉴”,因此,志书的修纂是历代各级统治者的头等大事。湘阴县修志始于唐代,至清光绪六年,先后九次成书,现仅存六部。其中以清郭嵩焘等纂修的《湘阴县图志》为史家所称道,誉之为“近代志书中上品”。

  郭嵩焘,湘阴人,清进士、兵部左侍郎、礼部左侍郎、中国首任驻外(英、法)公使。清嘉庆二十三年出生,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。咸丰二年,入曾国藩幕府,助创“湘军”,奔走湘、赣、江、浙一带,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。后随科尔沁亲王曾格林沁办理天津防务;同治元年任两淮盐运使,同治五年被黜,回乡主编《湘阴县图志》,主讲长沙城南书院。光绪元年,任兵部左侍郎,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奔走,次年迁礼部左侍郎,其间他第一个上疏打破世俗偏见,成立外语学校;第一个主张商办轮船公司。同年九月以兵部左侍郎、钦差大臣派赴英国任中国驻英公使,光绪四年,兼任驻法公使,在出使期间,他考察西方社会情况,提出新的“夷夏观”,写成《使西纪程》一书,并在外交活动中,坚持《万国公约》准则,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,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称颂,谓“如斯人者可不愧‘国使’两字”,连慈禧也不得不承认:“郭嵩焘是个好政事人,其出使之后所办这事不少”。《光绪政要》(卷十七)上载:“郭嵩焘在西洋三年,考究利病,知无不言。其品望最为西人敬服,去任后,犹称颂弗衰。生平廉洁自知,任运司时。出使期间,开报公款,仅薪水房租两事,其他皆自支销,后归家无余赀,惟道德文章传世”。光绪五年,郭嵩焘奉诏回国,见国是日非,愤而思退,托病辞官,迳回梓里,在长沙建“思贤讲舍”(今船山学社)讲学,重新主编《湘阴县图志》,并慷慨捐资以供其后段全部修志费用,殚思竭虑于稿总纂。他不顾老病侵身,而躬亲其事,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前夕竞夜不能成寐,以料理地图一月有余,劳动过甚,冬至大节,所伤多矣”。

  光绪七年,饱含郭嵩焘一生心血的《湘阴县图志》付梓问世,《湘阴县图志》始修于同治七年(1868年),全书共14册、34卷、99目,约75万字,共费时14年编成。该志一反历代志书体例,裴荫森谓此志“体例与近人大殊,分乡志地,分条志山,分源流曲折志水,以表纪人物,以志纪事,稽证审详,辩论宏澈,……”,全志以图、表、志、传为主体,内容归属集中,首设舆图5卷、80幅,改旧志星野图为经纬图,分全县为29局318团图,每图附有详细考证注释;其次设表13卷、11种,将沿革、疆域、巡幸等内容置于表格,尺寸中见大体,扼要明了;再次,设志12卷,分记山、水、赋役、水利等,各专一项,略有交叉,但互不侵犯;第四,设传4传、3种,其中名宦传70篇,人物传227篇,列女传33篇。全志卷目较道光《湘阴县志》有所调整、精简,增设团保志和氏族表。

  光绪十七年,73岁的郭嵩焘病逝于长沙。“流传百代千龄后,定识人间有此人”,确是,郭嵩焘的一生为后人立下了一座丰碑。



Copyright © 2024 主管单位:湘阴县档案馆 联系电话:0730-2715106 主办单位:湘阴县档案馆技术服务中心 湘ICP备2024045392号